20223年9月“教育部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协议引争议”舆情分析报告

摘要:9月22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小学课后服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一站式课后教学工具、优质素质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事件概述
 

9月22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小学课后服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一站式课后教学工具、优质素质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处于教育部全面打击教培行业的关键时刻,突然宣布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协议,引发了广大家长的质疑和担忧。这一合作引发了诸多问题,包括合作内容、收益分成等方面的细节,并且家长们认为这与教育部之前所表达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减轻学生内卷程度的宣传不符。此次合作中,科大讯飞的学习机是否需要付费?课程是否涉及学科教育?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从而导致家长们对教育部打击教培行业的真实目的产生更多困惑。
 

 

 

事件脉络

1.2023年2月16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签约为双方2020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基础上的深化合作内容。

2.2023年9月22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小学课后服务合作协议》。

二、舆情传播情况
 

舆情数据统计

 

图释:截至9月27日12时,有关“教育部与科大讯飞签署中小学课后服务合作协议”相关的信息数量为1144条;公众号有大量自媒体与网民讨论此次事件,信息数量为996条,是此次舆情数量来源最多的平台,占比87.06%;同时,视频相关信息数量92条,诸如抖音、快手、好看视频等平台都对此事件进行了传播,其中抖音平台有大量网民对此事件进行了讨论;还有大量网民在微博上讨论此次事件,信息数量为29条;微信相关信息数量18条;论坛相关信息数量为7条;新闻网站信息数量有2条。

此次舆情主要来源于公众号平台,其次是视频与微博平台,大量自媒体与网民对此事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反对的声音居多,很多网民认为此次事件涉及到资本的垄断,许多家长也传来了反对的声音,因为在大多反对者看来,这与教育部呼吁的打击教培行业、促进教育公平是背道而驰的。

 

三、舆情观点分布
 

此次事件网络上的声音大致呈现两种观点,一种是对此做法提出了赞扬,认为一站式的课后服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支持者相比之下更多,具有消极影响,认为此次合作涉及到资本渗透,教育部是在补充教培行业的空缺,携手讯飞科技这一资本为自己和学校赚钱铺平道路;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观望者,认为没得到官方回应以及具体落实前,不要妄早得出结论。

【新型“圈钱”的工具】

@晚风再起:预制课来了

@奉旨如厕:你不买,他出题就从里面出,你咋办

@优雅de饭团:已经到我们这里了,我们这老师被叫过去培训好几天,就是为了科大讯飞的产品,要额外交钱的,几乎变相的强制使用,老师出题只能从他们题库里选……用机器来全面控制教育,真的是比预制菜还荒谬!!!

 

 

 

【“资本垄断”论】

@老杜72295939:如果是真的,我们国家教育部门确实需要好好查查了,资本渗透到底有多严重。

@qhuaz:又搞教培垄断,别人不能搞,只能他来搞,用行政手段排除竞争者

@浤浤的海洋:就是要取消教培,给这个玩意让路,是人都看得出来。

 

 

【若是免费,则可接受】

@新新心心666:如果是国家购买,免费提供可以

@热心光束qcG:应该是政府买单 家长们免费

@愉悦的百香果s3:这个,我想一定时政府出钱买单,学生免费吧,不可能会要求家长出钱购买吧

 

【有利于学生学习】

@浔阳群子:可以肯定的时,要在全国推广科大讯飞的教育服务系统。目前,教学资源上已开通了学科网,每年由学校集体购买服务,教师使用。然后又推出了智学网实行教考服务和学生学习成绩大数据信息管理。特别是大型考试的组织和数据分析,功能强大得很。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数据管理提供支撑。根据这个协议,可以预见的未来就是,科大讯飞将是基础教育学科资源和师生资源以及家长资源体系的阿里云!

@水瓶视线:这不是很好吗,名师的课程和所有人共享,学校老师转型当辅导,更能发现学生优点和特点,大城市享受优质的辅导效率难道低吗,贫困地区免单就行了

@表里如一Vijay:不要想什么阴谋论了。首先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否则,一切的观点将没有基础。企业是赢利机构,但教育部不是。国家在教肓信息化方面持续投入几十年了,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即数字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的一个领域分支。数字中国一听就知道就是国家要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中国,搞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需要数字人才,同时也能用数字技术培养人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现在小学生就开通人工智能课程或信息技术课程了。



 
 

四、舆情分析
 

此次事件存在一个核心的矛盾点,就是此次教育部与科大讯飞合作,动了谁的奶酪,学校,家长,校外机构?还是民族前途?而无论如何,教育都不应该沦为某些群体谋取利益的工具。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一是打击校外培训的行为本就为业内人士不满,此次加码打击,不过是走历年老路,政令一过,行业如何,大众皆有过去实例可见。自前两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力尤其巨大,在政策限制下,它们不得不面临转型或关闭的命运;然而,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则提供了一个发展转型的机会,借此机会调整课程设置,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素质和兴趣培养。同时,这也意味着培训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可能会引发优胜劣汰的现象。

二是一手大棒打击,一手培养行业寡头。此次合作引起社会对“垄断”的合情化质疑。打击课外学科类培训,虽说一定程度上整顿了行业乱象,也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但借此机会出现的“假教培”也层出不穷,而此时教育部又与科大讯飞展开合作,是否又意味着新的行业寡头的出现,社会公众对此“垄断”的看法,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家长群体特别关心的与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内卷等问题相关的内容,教育部目前也尚未作出回应,合作的相关细节也没有得到明确解释。为防止舆论进一步扩大化,教育部应该早日针对此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把问题公开化、透明化。

其一,教育部与科大讯飞的合作是否合理合规。有不少网友质疑其过程是否合规合理,有没有公开的招标程序,招标程序是否完备;教育部代表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若是没有经过合法程序公开招标,则是违法行为,就证实了与科大讯飞存在利益共同体、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

其二,政策的落实,最终是由谁来买单。更多的民众其实更关心的是政策本身,此次教育部宣布与科大讯飞合作,后续必将出现AI智能化学习的场景,那也少不了相关电子产品的使用,那么,这一部分的费用是由谁来承担呢?如果是由政府来承担这一费用,无疑是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有益补充;而如果是由学生家长来承担这一费用,客观的说,这与打击教培行业确实存在冲突,会让公众觉得,又是官方联合资本,变相的“割韭菜”。

其三,是否有相应的措施对后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先不论此次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若是一切合理合规,可以肯定的是,今后的教育学习与人工智能的联系必将越来越密切,而这样的场景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自制力不足的学生群体可能难以招架,以及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学生近视等情况;这都是相关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理应引导培训行业有序、良性发展,而不是一刀切式的管理,导致相关从业人员以各种“对策”去变换名目、形式适应新政,反致最应受益的学生群体得到的只是“打折”后的关爱,利益最根本付出方家长群体更是疲于应付。

(完)

 

(责任编辑:小新)